1986年到1987年之间,厂里还生产过电视机上用的高频头(老式电视机调频道的旋钮。当时的电视机用的是室外天线,要转动天线方向才能搜索到电视信号,天线接收下来信号就首先由高频头接收,这时候要想换改变频率换频道,就需要用它进行转换),当时很多自装电视机的人,用的都是我们厂的高频头。这些高频头更多的是定向卖给一些厂装电视机配套,比如无线电一厂生产的成都牌电视机有部分高频头就是出自我们厂。
左图为约翰·伯奇1900年所摄,右图据《华西都市报》
配件基本上都是在成都北门城隍庙的花圃路电子市场买的,城隍庙大约在今天解放北路那个位置,原来是个寺庙,1928年当时的政府正式废止城隍祭祀后不久,北门上的这座城隍庙部分就被挪用为纺织工厂,改革开放后又变更为电子品交易市场,像106信箱生产的显像管,82信箱生产的电阻、电容、电位器,都能在城隍庙买到。
东郊军工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工人生产的某个军工产品检验出某参数不合格,那就不能作为军用,为避免浪费,工厂就会把这些军用上不合格但民用上又很好的一些零件卖给城隍庙做生意的老板。在我的印象里,1986年我调到技工学校教书后,学校还将装好的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卖给过城隍庙的老板。装电视的有些零件是城隍庙淘的,无线电班学生的毕业实习课程就是亲自动手装配一台黑白电视机。自装电视还是属于一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那一阵,要是谁懂点组装电视机的技术是非常吃香的,周围都喜欢请去帮忙。有一段时间,厂里的职工们不管懂不懂这门技术的都在自己装电视机,不会的就跟着会的人依葫芦画瓢,很多一开始不懂如何组装的人后来都学会装了。就这样,工人们自己动手,用正常买一台电视机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价格,就享受到了家有电视机的排面,还不用等稀缺的电视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