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龙潭寺
P. 14
寺 潭 龙
006
地,而且乡邻中也有先期迁去的。
咋办呢?派个人先去瞧瞧,四川那旮沓究竟有那么好吗?派谁
去呢?想想自己的四个儿子,长子卢奕槐已经是大小伙儿了。尽管
依然是帮人打工的“贫二代”,但好歹是家里的顶梁柱。三子卢奕
集十一二岁,幺儿卢奕桢才四岁。最适合做探马的,只有二儿子卢
奕桂。
两三年后,卢奕桂从四川归来。望眼欲穿的卢仁彦一把拉住儿
子,急切地要听汇报。
卢奕桂兴奋地告诉他爸:“四川田地肥美宽平,禾麻菽麦什么
庄稼都适合栽种,那是真正的天府之国啊。”
听后,卢仁彦十分感慨,他说:“盘庚迁都,盘活了一个国
家;孟母搬家,盘活了一个儿子。守株待兔,这不是一个有心人所
应该干的事情。”
于是,卢仁彦下定了决心,把田园庐舍都卖掉,置办了行李,
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选了正月的一个好日子,带着二、三、
四子往西蜀去。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成都府华阳县北
门外隆兴场。一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依旧谱续修而成的《卢氏
族谱》明确记载,乾隆年间,龙潭寺已经形成场镇。
据记述:当时的龙潭寺很小,只有两个幺店子,一个在现在
的龙潭寺中街火神庙,一个在现在的水巷子,店里主要卖香火供品
及食糖、水果之类的东西。由于此地有可供烧香拜佛的庙子,来往
客商较多,逐渐形成小街,当时的“申粮”董三关就叫“兴场”,
仅有几十户人家,这个场取名为“隆兴场”。随着场镇的兴盛,农
副产品交易也日渐繁荣,人口也由几十户增加到几百户,到光绪末